行业资讯

2016/03/31

193

LED在博物馆照明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为2015-2016年的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研究”的支持媒体,小编于上周四(324日)参加了课题组组织的首都博物馆参观和小型研讨会。还是发扬我们的好习惯,不做通稿报道,只做干货分享。

    博物馆照明设计是什么思路?

    艾晶

    课题项目负责人、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今天看了两个展(注:分别是《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和《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想请问一下索先生,当时在展览的灯光设计方面是如何思考的?有没有什么遗憾?

    索经令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博物馆照明设计是一个反推的过程,在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先要看文物的保护要求,然后再看整个展陈空间的布置和流线的设计,包括出入口和陈列之间的过渡,来设计光的分布,最后再对局部进行细节的深化和提升。要说遗憾,那遗憾的地方就多了,当时展览实施和布展的时间特别紧张,又赶上春节,有很多东西都还有改善的空间。

    施恒照

    照奕恒照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博物馆展览的设计时,展柜照明设计最初往往都能严格遵守文物照度要求,然而之后布展的时候,对照度的控制就没有这么严格,甚至出现照度严重超标的情形。在首博是不是有一套模式更严谨的审核及要求制度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索经令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对于照度的控制,会综合考虑文物保护、空间的亮度平衡和人眼的视觉适应性。在布展的时候,一般是不同类型的展品不放在一起,差异特别大的不邻近,做好展示分区,然后根据展品的类型分别进行灯光调试,尽量满足文物保护和灯光效果的要求。

    如何解决装饰性和功能性的问题?

    施恒照

    照奕恒照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天看了这个展,民众的反响很不错,但从展陈设计的角度来看,它是个比较“亲民”的设计,做了很多装饰性的设计手法,比如阶梯、屋檐、流苏等等。除了空间中的墓坑以场景的形式表现,其余部分的展示手法是怎么来的?如何去评估?如何平衡环境氛围和展览本身的关系?

    索经令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展览装饰照明确实有点多,这种展览,它是由陈列设计来负责的,首先是一个展览形式的设计。我们说照明是重要,但还是依附于展陈,没办法,这是现状。

    我们首博特别愿意给年轻设计师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来负责一些项目,这是很好的,年轻的设计师可能因为成熟度的问题,还有一个由简入繁、拿来和学习的过程,很多以前在别处做过的东西,观众反响也很好,之后也就这么用。

    以我们专业的眼光来看,可能觉得装饰性元素过多,包括墙面的光、灯箱、踢脚、天花灯带、投影灯、帷幔和珠帘,会造成一些干扰,对观展有影响。

    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就觉得这样也挺好,觉得好的还比较多,当然觉得不好的也有。装饰性的照明要有,但是否需要这么多,还值得探讨。

    如何提高照明设计师的话语权?

    曹传双

    云知光创始人&CEO

    接着刚才施老师的问题,11年前我也参加过首都博物馆新馆的项目,那时候施恒照老师是灯光顾问,我作为厂家有幸配合参与了这个项目。

    今天看了两个展览,感觉跟十年前的展览相比,现在情况复杂了很多,很明显就是屏幕显示、投影、装饰性和互动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总体感觉下来在设计时缺少一个对整体的空间亮度分布的把控。

    因为这种屏幕和灯箱的表面亮度相比展示照明的亮度而言,是非常高的,会造成观展的影响。这众多媒体互动设备的应用可能也是展览的一个发展方向。这种新的发展是不是意味着说以后照明设计师在项目中的话语权会减弱?

    施恒照

    照奕恒照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其实不存在设计师话语权减弱的问题,跟设计师自身有关系。也许是我们比较幸运,在我们做的项目里面,展陈设计师都会尊重照明顾问的意见。除了展陈照明外,我们还需要和多媒体设计沟通协调,平衡灯光与投影的影像或是其他发光体、互动屏之间的关系,当然展陈设计师也会统一协调整个设计并尊重照明顾问的意见。

    荣浩磊

    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院长

    我觉得我们课题组,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价值在哪里?既然是主导方是展陈设计,他们在哪些方面会乐于向照明设计师求助?

    设计为谁服务,决定其价值导向。早年博物馆为文化精英服务,照明主要关注文物的保护和真实再现,然后开始考虑空间表现和展品的平衡,到现在提倡文化为大众服务,营造丰富的氛围体验越来越普遍。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趋势,没有完全的谁错谁对的问题。对不同的方向,如果和内容、观众需求契合的话,都值得鼓励探索。

    既然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灯光好还是不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觉得照明设计师应该进行一些研究,探索人的感知和物理量、主观评价和客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和"硬技术"相比,这更接近照明设计的出发点,对于展陈设计师是有帮助的。

    艾晶

    课题项目负责人、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在博物馆领域,设计分为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再之后才是灯光设计,灯光设计很大程度上都依附于形式设计。

    以前老一辈,是内容设计大于形式设计,设计展陈的很多都是大家,像周士琦先生,他们本身也能去兼顾内容和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地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很多是形式设计大于内容设计,甚至做形式设计的展陈公司也负责生产内容。97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推出之后,评选精品展成了政绩要求。

    很多博物馆都会把设计外转包给展陈公司,又要低价中标,所以必然在设备上省钱,甲方要求到的就会重视一下,照明设备也在受影响之列。

    博物馆灯具的发展方向

    曹传双

    云知光创始人&CEO

    另一个问题我想请问两位馆方的老师,现在博物馆的运营中,是不是临展特别多?我看临展中会用到很多的展柜,而展柜的灯光就不像我们传统的展示照明用轨道射灯或者洗墙灯,很多都是跟展柜集成在一起的。这会不会意味着灯具的研发方向会变成跟展柜的一体化越来越重要?

    艾晶

    课题项目负责人、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这次我们课题组调研了几十家博物馆,很多的展柜内的照明设备,光的品质不论灯具选择,还是在控光方面存在缺陷,今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索经令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安防解决方案一站式商贸平台,开拓智能应用无限商机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智能安全科技应用博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020-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