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马云宣布:别了,肇事逃逸!别了,交通拥堵!在这里,马云说的就是“城市大脑”。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省政协副主席吴晶表示建议在全国城市进行城市大脑推广应用。据悉,“城市大脑”无论是自我感应、实际运用还是控制整个大局、全方位服务都由人工智能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在警务、交通、安防等场景中,城市大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目前“城市大脑”主流玩家还是阿里、百度、滴滴等互联网企业,但在交通、警务等垂直领域,安防企业更具行业优势,为弥补不足,双方也会就此展开合作,安防企业可以借此来分一杯羹。阿里云ET城市大脑关键的视频部分,就动用了老牌安防企业海康、大华等企业的力量。
“城市大脑”基于AI技术、算力的提升和数据超大规模汇聚,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等设备产生的数据连接起来,进行分析与整合,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目前,城市大脑已经在大出行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2018年上海实施阿里云ET城市大脑后,浦西世博区信号灯协调优化控制效果显著,拥堵指数下降了15%,出行时间减少了8%,人车路权争夺也得到缓解,实现了人、车双赢。城市的数据量、问题复杂性以及对价值挖掘的迫切需求使得城市大脑可以成为一个平台,孵化以安防、交通行业在内的更多新兴技术。
目前,城市大脑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除了杭州,澳门、衢州、苏州、雄安、吉隆坡等城市都引入了“城市大脑”技术。《世界城市报告》指出,未来20 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每年都会新增近7500万人口,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城市的规模、密度、复杂度将持续上升。我国若想在如此多变的挑战中有所创新突破,实现广大老百姓期盼的“生活不费心,出行不费脑,城市有温度”,就要将一众城市升级到“最强大脑”。
城市大脑还需“智慧之眼”
城市大脑的成功,离不开安防支持,作为视频数据的重要来源,摄像头作为城市大脑的“眼睛”,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智能交通方面,城市大脑实时分析全城视频数据流,一旦发现交通事故或治安事件,即刻向交警总队报警,或自发进行红绿灯策略动态制定、车流诱导,保障市民安心出行。
不止智能交通,在公共安全方面,摄像头与城市大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7月26日,浙江实现首个AI破案,城市大脑的“天鹰”系统在接到案件线索后,结合衢州主城区摄像头的实时数据和大量历史离线视频,对嫌疑人身形、着装、电动车等结构化属性进行识别,仅用20分钟就锁定了嫌疑人,并勾勒还原了嫌疑人行动轨迹,帮警方找到了更多涉案场所和人员。衢州作为全国首批“雪亮工程”试点城市,摄像头早已遍布大街小巷,衢州城市大脑目前主要应用于基层治理和社会治安防控领域。
安防企业积极布局
城市大脑和安防行业的关系十分密切,除了海康和大华以外,安防行业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在城市大脑项目上布局:
佳都科技在战略发展布局上,采取“一式三招”路线。“一式”指“智慧城市大脑”建设,“三招”就是公共安全、智能交通、轨道交通三个方面。在城市大脑中,公共安全是基础,智能交通犹如血液流通的监察者,而轨道交通相当于神经系统。只有轨道交通智能化,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协同智慧化发展,“智慧城市大脑”才能有望建设成功。
安防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基于自研深度学习训练引擎Brain++。这些产品和方案在北京、浙江、湖北、新疆等省市的城市大脑建设项目中落地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旷视科技在全国各省、市打造的城市大脑数据平台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宇视科技则深耕人脸识别技术,并在纪录片《大国重器》中以“智慧城市大脑”展示世界前沿物联网、人工智能、人脸识别领域的创新成就与突破,摄录产品方案实战部署场景和宇视杭州研发中心。
相信随着传统安防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安防AI技术的不断验证与优化改进,城市大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城市也将变得越来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