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灯会变色,可以制造不同的氛围噢”“所以呢”
“很贵,花了一千多块呢!”
“所以呢”
“我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开关和变化!”
“你有空啊,不会自己伸手自己开吗”
……
以上情景,很可能是一个时代潮人和普通人之间注定聊不下去的对话,砸了钱买了很“酷”的智能灯具的潮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花了上百上千元买的智能照明产品,在最初兴奋的拿着手机戳来戳去指挥家里灯具们自己换灯色之外,很可能就没有更多了……
拿手机APP开灯,跟自己伸手拧开洗衣机,又有什么差别这就叫智能照明了吗从2014年“智能家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开始,围绕智能照明的讨论和讽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2011年,从一个行业的风生水起说开去……
2011年10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淘汰白炽灯政府公告及路线图,根据路线图,中国将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具体的禁止时间视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的中期评估结果而定。消息一出,立刻引爆LED照明板块的投资热情,A股带光电字头的个股纷纷涨停。
这股风潮不是中国独有,据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约为15.44亿美元,2015年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发展增长率低于预期,但是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厂商的积极推动,会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的市场规纳达143.53亿美元。
根据全球技术研究公司ONWorld2015年4月的美国1000名成年消费者在线调查结果中,约有1/5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未来两年内购买智能LED灯泡;预计到2019年,全球无线智能照明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4亿个,其中大部分产品为智能LED灯泡。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照明电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智能照明是“超级蓝海”,可谓定调明确。
手机+多场景营造+远程控制,我们还很浪(漫)呢
“下班回到家,或是半夜起床上厕所,你是摸出手机解锁点击APP打开灯,还是直接按一下开关”这是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秘书长周军进,在今年3月杭州“2016中国智能家居发展高峰论坛”的玩笑,基本道清了目前各家智能照明产品的集体特征。
从2014年开始,照明巨头、互联网数码产品大咖们纷纷推出自家的智能照明产品,在精心拍摄的产品视频里,巨头们呈现了一幅幅让人激动不已的家居照明新图景:买了新的智能灯具之后,家更安全了更美了更智能了,大有“灯”治百病的态势,于是,有品位的时尚潮人们纷纷慷慨下单,成为第一波智能照明产品的试吃者。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先行者、小白鼠的下场会有点惨,兴奋地装了灯、连了网(Wi-Fi或者蓝牙)、装APP,兴奋地拿手机控制可能是500多块一只的灯泡,从“闺蜜聚会粉”变成“海底世界蓝”,从“睡眠暖黄”再到“工作亮白”,在兴奋地玩了了几个月以后发现除了多了个玩具,就这么回事。
相比于国外照明巨头的高调、高价,小米的智能照明战略可谓稳扎稳打,基于小米既有优势的两款智能灯,在功能和价位的平衡之下,赢得了使用者们的芳心和持续的好评。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率先布局了yeelight智能灯,在小米品类纷繁的产品系中,智能照明系共有2款产品:yeelight智能灯泡和yeelight床头灯,它们甚至有独立的logo,前者售价59元,后者为249元,无论是作为单只产品的灯泡,还是床头灯,通过wifi,可由手机端控制,除了完成开关灯,还有不同颜色的场景切换、亮度调节,基本是当前智能照明的主流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yeelight床头灯与小米手环的连通:手环感应使用者的睡眠状态,进而通知床头灯,自动关灯,除了讨巧,还意味着更多:2015年年初,小米与包括鸿雁、欧普、飞利浦、木林森在内的13家照明企业携手,打造智能照明发展联盟,他们计划推出采用小米智能家居无线拈的智能照明产品,购买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用小米手机等硬件设备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建立家居智能照明系统。从单品到照明系统,通过平台优势,同时并入外接资源,最终完成基于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构建小米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狂欢之下,那群孤单的身影
无论是产品构建方,还是使用者,人们以无比的热情拥抱新时代,诸如“冬天窝在被子里点手机控制灯光”“在路上控制家里的照明”,也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灯泡,天黑了要亮灯就成了人们的“空气”“水”,这期间,不变的是“要有光”,变化的是实现载体,从最初的钨丝,到如今的半导体照明,工业4.0、物联网更是赋予这一刚需更丰富的内容和可能性,从基础照明,到加载娱乐场景感应(Syfy公司的SyfySync)、虚拟场景构建(KimEdo海洋/星空投影灯),到监测室外的光照条件,进而激活、关闭、调整室内的光照功耗(LightSentry),甚至实现单点供暖(MIT智能城市实验室的可跟踪人轨迹加热灯概念),可以说,智能照明,几乎是另一个全新的行业了。
然而,还有一群人,他们注定无法并入这个互联网时代:不会写字、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也许是老人,也许是一身污脏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时代狂欢之下最孤独的身影,像是陪伴我们成长,却不得不被扫进历史故纸堆的白炽灯。
白炽灯们功能单一,也不环保,但却是再羸弱的老人都能开启的日用品。需要下载APP、要连接Wi-Fi、蓝牙才能使用的智能照明产品,将成为他们使劲跳都可能够不到的高点。
简单地将智能控制技术,与照明设备叠加在一起,显然不适用所有人,也不应该是新时代的方向。
真正的智能家居设备,应该是拥抱所有人的使用门槛低、操作简单的产品,甚至应该对弱势群体如老人更友好,在特殊场合如医院、养老院中更方便。